爆款饮料是如何炼成的?一篇软文推广文章揭秘!
海底捞:人生不到10年,娱乐圈还要还谁?
2016年5月25日,视频《海底捞:人生不到10年,娱乐圈还要还谁?》引发了热议,推文的标题《为什么海底捞的火锅超过1000家?》,对海底捞这次升级的内容进行了提炼,包括“年轻”、“丧”、“打怪”、“不好吃”等词语。
8月6日,海底捞推出第1个火锅底料——明道火锅揭秘,又一篇软文《同一天,海底捞一次爆出惊艳的事故》,主要针对火锅店员工带着老鼠爬楼、过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的视频,引发网友对海底捞火锅存在的严重卫生问题的讨论。
9月13日,海底捞推出“沸腾锅底”,以此将网友带进“餐厅”体验,同时鼓励网友对其进行“赞许”,并对今后的海底捞动作表示“歉意”。
一篇名为《震惊!关于天津塑料门事件的报道》引发热议。
10月16日,海底捞推出《关于调整服务条款的声明》,表示“对消费者的服务是‘我为大家考虑’,员工不是菜品的提供者,员工不是菜品的制作者”。
一篇名为《海底捞就教科书式的管理给我们的教训》,进一步圈粉海底捞。
以上这些品牌案例,虽然都是通过“刷存在感”引起广泛关注,但其中共性问题仍然是引发关注的根本原因: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来说,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被顺利解决,更有可能产生“事与愿违”的情况,比方说一家企业员工觉得餐厅的福利不行,但是为了能够确保自己的安全,却将卫生的饭菜当成了自己的“福利品”。
海底捞在这一事件中处理得不够好,使得这家餐厅在“老鼠门”事件中仅有的“逃避责任”态度,变得十分被动。而“被不食人间烟火”这一系列的举措,则成为了真正的危机公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