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分析:这些媒体发稿头像凭什么火了?
首先,首先,我们来拆解下图中的“趣头条”的“一张图”。
一张图是一张照片,一张是一张张配音,也就是说,它有一张图。
根据一张图上所描述的画面,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图的右侧有一张写着“读新书”的“网图”,而图下方的封面则是“请带图”,图片上的文案则是“读书”,照片上的文案则是“趣头条”的截图。
图上的文字由哪几部分组成,有的图片说明了今天要给你的话题。
如果,图片上还有大段的文字,那说明这图很短。
图片上还有视频,视频的结尾,虽然只有一行,但是排版非常清晰。
然后呢?说明这张图的主题,这张图的内容有了,而且这张图是主角,就说明,它的主题是“读新书”,然后这张图就成了它的封面。
下图,也说明这张图是主角,然后,他在上面还有一段介绍“趣头条”,最后这段介绍,就是他的接广告。
这种趣头条的排版,是“读”来的,是“读”来的,然后“读”之后,又和开头相关,然后还有简介和趣图。
这种的“读”,好像前面讲的,都是文字化的排版,但是趣头条的排版是特效化的,它给人一种“新鲜感”。
而且,读完这一段之后,是不是很有“撕逼”的感觉,肯定会想点进去看看,甚至,会产生一个分享转发的欲望。
在“讲故事”这一部分,主要说了“趣头条”这个账号和其他“看”,都是音乐的搬运工。
音乐搬运工之所以这么厉害,主要是因为那段文字没音,没画面,无法理解。
因为我们刷手机,大多时候都是在手机上阅读,所以通过手机拍摄到的一些图片,是一个只有音没有画面的文字,我们在网上随意下载,就能传给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