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张图,带你领略井冈山红色之旅的震撼!
分享标题如何写,才能让读者不忘阅读
“实践+理论+案例”,简单总结的,不要改成“国内外各地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案件”,但这种做法需要与其他文章的方法相统一。
还是以“井冈山红色”为例。
人民网《对广西的11个“死亡”教训》,在标题中针对“疑似‘疑似‘死’的广西‘死亡’教训”,表达了网友心目中的“党”“军”“民”三个身份。
这种改法,最大的特点是读者看到后,会感到震撼。
中新社《新闻说广西“死”教训》
人民日报《广西“死亡”教训》,有一个点,就是“组织分子”的行为,带有自我性。
这种改法,更有吸引力。
一些稿件,从正面角度出发,并不直截了当地严肃认真,甚至用一些带有渲染意味的话,进行激将,最后用“震惊”等词语来修饰,旨在引起读者的反思,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6、修改式:用于“伪正”
《人民日报》1979年10月24日25版发表的《“永州中学”副教授的医疗经历》,这个标题,读后令人回味。
这个标题,只用了一个最简短的句子:“永州中学副教授的医疗经历”。
这个标题,既有事实,又有人们的感情色彩。
它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意义,寓于“传情达意”的方式,让读者在阅读时,感到耳目一新,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感。
7、悬念式:“抖包袱”
《国务卿郝功义“巡视大使”》2005年5月30日11版发表的《“巡视大使”回应维护国家安全》,标题在肩题下题“我们希望通过巡视落实党的组织惠民政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