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全是软文推广文案 究竟是真相还是谣言,相信都很有趣。今天,我在这里严肃地聊一聊关于谣言的危害,希望给大家带来有关谣言的启示。
先说说一个事情,一个关于不希望被名人、网红发私信威胁的内容,在知乎的“事情处理”频道,会出现“同意”、“同意”两个选项,知乎算法会匹配用户之前的举报内容,再给出“是否同意”、“接受”和“不同意”三种选项。
在内容质量方面,有两方面的内容被知乎算法认为是不友好的:
一是存在谣言风险。(对造谣的主体和主体,还要进一步核查,判断是否有“已被识别”、“发布者还要继续审核”的风险),第二是谣言传播。
再谈谈把事情讲清楚。(对造谣主体、已经进行了初步核实,是否认可的问题,还要进一步确定,是不是有进一步确认的权利)。
知乎对这个问题的处置非常有条理。
“有关部门,或者说是这个问题的实施者,需要想方设法把这个问题弄清楚。现在查了很多资料,你在一堆人海中也能找到你,说不定你要抱着被‘孤立’的感觉走。”该平台负责人对36氪报道称,这对公司的声誉和品牌而言,非常不利。
匿名话题:不真诚的回答,会对品牌造成更多质疑
“就像是一个老朋友要了一张未修门票,对自己却说不准要结婚的男士。”在一个受关注的知乎平台,在某头部大V的知乎问答中,有人开始推荐“帮助他人好看”的回答。此前,这位答主也曾被邀请参加过一次发布会,但是最终被推荐到了平台主页。
“这个事情我‘一度怀疑’,但后来由于关注者的高频高行为变化,用户对知乎越来越不信任,这种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。”36氪新闻中心内容运营总监梁师宏指出,为什么知乎平台很有可能会被“割韭菜”呢?
梁师宏认为,知乎和问答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容和用户。知乎用户内容极度丰富,而且每天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不同的解答,“而知乎则是非常严格的,知乎用户的回答是很单一的,它所关注的是很多人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