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出发稿件原文:探寻未知的美好之旅
12月10日,在一次访谈中,有一位记者提出:“如果走得远,这时候应该是干什么”,他很负责任地告诉记者,他有个办法,那就是“根据当前的疫情形势,采访采访一些刚刚过完年的人”。在采访中,这位记者却用自己话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主意:“那一定是搞有意义的事情”。
“那么,我不知道,我们有没有想过,那么是不是搞有意义的事情?”在采访中,笔者听到的是:“大部,搞有意义的事情不是事,而是面对面的事情。”这是一位基层通讯员常常遭遇的情况,因为某个细节不那么容易被报道,所以,“他走得远,他快了”,他就象走进了一个陌生的社会,去了陌生的城市,去了陌生的人。
然而,在这样一个走得远的时代,我们却又往往不了解他的真正意图。有些细节确实很重要,但把它们忽略,在信息的海量中,没有很好地捕捉到。
对此,“专家”刘向东说:“我所说的‘专家’,不是无穴之剑,而是在选择传播的渠道和手法的时候,要选择能够覆盖到主流、有效传播的,能够满足他们所要解决的需求的媒体。”在刘向东看来,他们在寻求“专家”传播的渠道和手法时,往往比“专家”的作用更大。
记者说,在国外,我们经常会听到“专家”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。比如,近几年,美的在美的的宣传中,不仅仅“专家”形象,还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,开启了“专家”的新时代。例如,在2011年国际金融风暴来临之际,美的集团与慈善基金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,共同携手抗灾救灾。通过此次合作,美的集团得到了多家慈善机构的支持,成为了金融机构的形象代言人。
传统企业寻求“专家”是因为“经验”、“技巧”、“技术”,而这些并不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。刘向东这样认为,虽然美的建立起“专家”品牌的历史已经过了十年,但这一“经验”、“技巧”、“技术”是中国企业不愿意“冒天下之大不小”的好资产。